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 正文

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吃出美丽

浏览次数:
字号:
+-14

    随着老百姓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的要求早已超越了“吃饱穿暖”这一水平,越来越多的人对自己的外貌和精神状态更加的重视。中国自有文字记事以来,就有关于爱美的记载,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沐”、浴”等文字。据“说文解字”云:“沐、洗面也。”从那时起人们就开始了对于美丽的追求。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美的追求更加注意,除开始讲究衣着装扮不断改进外,影响人体外在美的各种病症的治疗,以及从美容的角度探索各种美容方药和医术,则更为人们与医家的重视。从而使美容和中医药学从开创时起,就结下了不解之缘。美丽究竟从何而来呢?有人说,用昂贵的化妆品和护肤品;有人说,去美容院定期做美容护理;还有人说,时下流行整容,想要什么就能做出什么….可是有没有既经济、又安全,并且操作简便、效果好的美容方法呢?其实美丽就在我们身边——是可以“吃出来”的,而且是由内而外的健康之美。

    ""包含二个含义,一个饮食调理,一个中药调理

 

    中医理论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颜面五官、须发爪甲,只是整体的一部分,面部肤色的正常与否,与脏腑功能的盛衰和气血的调和与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内在脏腑与外在体表、四肢、五官是统一的,而整个机体与外界环境也是统一的。人体以脏腑为中心,通过经络沟通内外,联络皮肉筋骨。人体内环境的失调,导致脏腑的损伤,气血的异常,从而出现阴阳失衡,这些也会在皮肤上有所表现,即中医所说的“有诸内,必行诸外”。“病藏于中,证形于外”。故要得到局部的美,必先求整体的阴阳平衡、脏腑安定、经络通畅、气血流通。

    中医美容与保健是非常注重辨证论治、因人施治的。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体质都有个体差异,在美容养颜这个领域我们通常会提到一个概念--“肤质”,不同肤质存在的皮肤问题通常也是不同的,那么解决各种皮肤问题和改善皮肤环境的方法和手段也就不同了。

      

    中性皮肤:皮肤红润,富有光泽,不油腻,不干燥,皮肤细腻光滑,富于弹性,厚度适中饱满,无粗大毛孔,较为耐晒,对气候变化不敏感。中性皮肤多见于尚未发育成熟的少年男女和身体健康的成年人,是阴阳平衡,五脏协调、气血长达、七情平稳、饮食合理、二便通畅的表现。中性皮肤较少生雀斑、黄褐斑痤疮等皮肤疾患。

    干性皮肤:肤色或淡或暗,皮纹细腻,缺乏弹性和光泽,皮肤较薄而干燥,易产生皱纹及皲裂,不耐风吹日晒。干性皮肤多见于女性,尤其是形体常偏瘦的女性,是皮肤失养的表现。干性皮肤易生色斑及过敏。

    (1)属气血虚弱者,可见面色苍白或萎黄,毛发黄软,神疲乏力,易于感冒,食欲不振,大便溏泄。

    (2)属气滞血瘀者,可见肤色偏暗,形色憔悴,月经不调,易生色斑,舌诊可见瘀斑。

     (3)属阴虚火旺者,可见面色晦暗干燥,形体消瘦,性情急躁,口干咽燥,手足心热,大便干结,小便偏黄,口唇发红。

    油性皮肤:肤色常偏深,皮肤较厚,弹性良好,皱纹较少,皮脂分泌多,毛孔粗大,尤以额、鼻、颏T型部位最为明显,皮肤粗腻不爽,毛囊口有时会形成白头或黑头粉刺,易生痤疮。多见于素体脾胃健运、身体健康者。如喜食辛辣味厚之品,痰湿内蕴,脾胃湿热引起者,可见皮肤垢腻不洁,食量大,口臭,体臭,口腔反复溃疡,腹胀便秘,带下色黄;情绪压抑,肝气郁结者,可见口干口苦,胸肋胀满,纳差,月经不调,面有色斑。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时也会是皮脂分泌增多。

    敏感皮肤:皮肤干燥或油腻,粗糙瘙痒,怕风怕晒,易痒易痛,多属过敏体质,与季节变化及致敏原有关,常春季发病或加重。

    正确的认识自己的肤质才能相应的采取正确的方法保养皮肤和改善皮肤环境。

    中医理论中的美容与保健还很强调顺应四时,顺应四时,是指人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必须要遵循一年四季的气候及一日四时的变化规律,通过人体内部的调节使之与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从而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王冰说:“故养生者,必谨奉天时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顺应四时,按照一年四季或一日四时的变化规律和特点,调节人体各部分的机能,从而达到健肤美容的目的。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疾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飨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诉,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巫奇,此冬季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痰厥,奉生者少。”

    若脏腑失调,气血失和,往往会出现许多相关的皮肤疾患,比如很多女性朋友脸上都有的黄褐斑黄褐斑是损伤人体容貌美的最常见皮肤病之一,已越来越受到中医美容界的重视。

 

    •通常我们所说的黄褐斑主要分为四型:

    Ⅰ型 肝气郁滞证,皮损兼见胸胁胀闷,烦躁易怒,妇女月经不调,经前斑色加重,两乳作胀.舌苔薄白,脉弦细。治宜舒肝解郁,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枳壳、陈皮、香附、芍药、川芎、生地、甘草。

    Ⅱ型  脾虚血瘀证,皮损斑疹灰褐,兼见 面色不润,神疲纳呆,脘  腹胀闷,  舌淡,脉濡。方用四君子汤加味,茯苓、白术、甘草、人参、山药、川芎、浮萍。

    Ⅲ型  脾气亏虚证,皮损兼见短气乏力,腹胀纳差,便秘,舌淡苔腻,脉弦滑。治宜温阳健脾,方用苓桂术甘汤合四君子汤加味,茯苓、桂枝、白术、甘草、人参、山药、陈皮。

    IV型 肾水不足证,皮肤兼见头眩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男子遗精,女子不孕,舌红。治宜滋阴补肾,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山药、泽泻、丹皮、茯苓、仙茅、山萸肉、白芍、炙甘草。

 

    中医美容的最大特点就是:取法自然,注重整体,防治结合。在中医美容各法中,药膳因其方便实用、疗效确切,成为中医美容中最具特色的手段之一。药膳美容归根到底也是一种内服中药美容,它主要依据中医“医食同源”“药食同源”的理论,选用具有保健治疗作用的药物和食物,或在食物中加入中药配制而成,以达到美容和保健的双重功效。药膳疗效和缓,一般无不良反应,应用十分广泛。据史书记载,早在商代人们就已有食用具有美容功效的桃仁、杏仁的习惯。在周代就有“食医”专门从事药膳的配制工作。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记载了不少药食两用的美容食物,如龙眼肉、黑芝麻、人乳、大枣、蜂蜜等。民以食为天,饮食与人类健康,以及疾病预防治疗关系均十分密切。有的食物也是药物,只要辨明食物寒热润燥之性,五味功能之别,即可作为药用,此即所谓“医食同源”。祖国传统医学对食疗非常重视,是中医治疗学一个有机组成部份,其重要意义如扁鹊说:“安身之体,必须于食”;唐孙思邈说:“若能用食平疴,释精遗疾者,亦可称为良工”;清王孟英说:“药极简易,性最平和,味不恶劣,易服易用”;有的前贤则说:“善医不如善养”、“节戒饮食是治病良方’、“养生当用食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