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 正文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学习集体备课,守正创新临床教学

记我院“不忘初心,德耀杏林”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壮苗班第三课

发布时间:2021-01-09 浏览次数:
字号:
+-14

1月8日下午,2020年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不忘初心,德耀杏林”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第三课在渔阳大厦B401正式开讲,来自我院15个教研室的“壮苗班”多名青年骨干教师学员参与了此次培训,本次授课由我院闫英副院长主持,林建平书记,教育处贾晓蕾副处长,任晓燕老师和黄婷婷老师参与了此次授课。本次课程以中医学院中诊教研室集体备课(线上)演示,壮苗班学员在线学习的方式进行。

在开课前,闫英副院长首先致辞,她简要的介绍了此次授课的培养目标及意义,闫院长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对医学教育理念的变革极为重视,改革虽难,但由于新的社会发展形式和学生授课对象的变化,要求我们坚持变革。中医诊断学是国家级一流课程,希望通过此次学习,能够有益于以后临床课程的集体备课。

微信图片_20210109112625.jpg

本次授课由中医诊断教研室主任薛晓琳教授主持。薛教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中医诊断教研室的12位老师和课程的大致情况,随后,薛教授介绍了会议议程:1.新教学大纲的内容说明;2.吴秀艳老师分享教学比赛的心得;3..赵歆老师分享如何将思政内容融入到课堂中。

在“教学大纲的修订”上,薛教授首先对下学期的教学任务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从学时数的改变、大纲具体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的培养、考评方式、教学资源、教学参考书、自主学习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结合自身的线上讲授方法和各位教研室老师进行沟通交流。

随后,闫院长和薛教授进行了课程和临床之间关系的沟通,认为中诊的课程对临床的课程及其重要,建立中医临床思维体系对临床学习不可或缺,今后可以尝试进行三附院教研室和中医学院中诊教研室之间的教学和临床合作,以促进学生四诊技能、辨证思维和病案书写技能的提高。

微信图片_20210109112621.jpg

随后,北京市教学名师王天芳教授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提出,本课程需明确课程目标,根据当前教学改革目标,教师应该做到:1、把课堂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起来;2、把线上和线下结合起来;3、把实训和跟师结合起来。对于基础和临床的结合,王教授建议可以以基础和临床结对子的方式,请临床的老师在中诊授课的时候进行讲授,相互沟通和互动,有机融合,达到培养学生建立中医辨证思维的目的。

微信图片_20210109112606.jpg

大学2020年教师课堂讲课比赛(教学创新大赛)校本部高级组二等奖吴秀艳老师从比赛流程结合自身感受进行经验的分享。吴老师从课程导入、讲课方法、互动、知识密度、思政、创新性、总结(思维图)、板书、PPT内容、字体、字号、着装、讲稿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述。她认为参与比赛虽然辛苦,但确实达到了以赛促教,提升教学能力的效果。

赵歆老师以“润物细无声”为题分享了中医诊断学的课程思政实践,她从修改教学大纲开始讲述,如在讲授病因中,以六气转变为六淫而致病的过程,思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讨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思考加强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同时,将四诊讲授过程结合新冠疫情发生过程等进行思政元素教学的举例说明。最后,赵老师指出教师应该提升自身的思政水平,实现“立德树人”,可以帮助医学生做到“精于医术、诚于医德”,意识到学好《中医诊断学》是之后学习临床课程的基础,同时提高文化自信和行业自信。

微信图片_20210109112613.jpg

在线上教学结束后,各位壮苗班学员对此次集体备课学习反响热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林建平书记指出,当老师就得有随时上讲台的准备,需要随时脑中绷紧一根弦,这种思维与临床、科研密切相关。通过参与中医诊断教研室的活动,大家对集体备课有了更加清晰的概念,集体备课不仅仅能够提升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与教研室老师沟通交流,是一个有益于教研室各位老师共同进步的方式。希望各位老师认真思考,在各自教研室起到骨干作用,在漫长的从教之路上不断走向成熟,不忘初心,德耀杏林!